心理健康

关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前期已出台了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为了帮助我校师生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学期,学校德育处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将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从另一个视角给大家提醒、借鉴,这是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文本内容,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总结和反思,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用特别的“爱”献给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们。

受到疫情影响,疫情以来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心理咨询量陡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有几个方面需要班主任了解、理解,以便及时共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一、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但是一个人的健康不但包括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的健康也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心理健康被很多人自动忽略掉了,好像患了心理疾病是种见不得人的事。不过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但是还是有好多人并没有区分开心理烦恼、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烦恼是由外界刺激而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的人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其损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内缓解;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由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刺激因素诱发。自己可以识别但难以摆脱,身边的人只能部分理解,大多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会轻度影响社会功能。其损害可逆,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一般需要心理医生调节;部分影响社会功能,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

心理疾病是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这种类型一般叫精神病。

理论上,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疾病。因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出现的心理困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如果此时心理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就有演变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可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精神疾病都是由心理问题演变而来。“心理困扰”人人都有,有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愈。所以,“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得好就不是问题。不要过于恐慌,人人自危,更不要戴有色眼镜,甚至歧视、厌恶,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关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尊重科学,信任、理解和支持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

就目前国内国情来说,学生和家长对心理问题普遍具有强烈的病耻感和恐慌感,就我校的咨询情况来看,大多数来访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轻易联系心理老师,所以一部分接受咨询的学生已到了严重心理问题阶段。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是非常慎重的,如果孩子的症状表现达不到转介的程度,不会轻易把孩子推到医院。凡是建议到南通市心理咨询中心/南京脑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办专业心理机构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的症状明显超出心理咨询的范畴(如出现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症、被洞悉感、思想被控制感等),属于心理治疗的领域;二是孩子的症状超出心理咨询师本人的能力范畴,需要更专业的人员和检测条件来帮助。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不要过分强化问题,以减轻他们的病耻感和对心理问题的恐慌感,鼓励这类家庭客观理性面对问题。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也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人的配合与合作。 班主任的一次班级活动,一次谈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遵循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是敏感话题,需要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来维护,来访者都比较看重保密性,不希望个人隐私被别人知晓,更不希望别人对他另眼相待。心理咨询讲究自愿、信任、保密、价值中立和助人自助的原则,其中保密原则是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些学生在咨询时不愿意提及个人姓名、班级等信息,咨询师也不会刻意询问,尊重孩子隐私。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如有自伤或伤人的念头或极端想法、需要危机干预的对象,或者超出心理咨询范畴属于精神类问题范畴的情况,咨询师会突破一定的保密原则,和班主任老师对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请班主任老师配合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我们要做好保密工作,尽量回避提及学生认为的敏感话题,以免加重学生的焦虑。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学生咨询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亲子关系和同学关系,此外还有情绪问题、学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原因出现在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的问题主要容易出现在一些离异、重组家庭,或者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极度欠缺必要的陪伴,同时又欠缺科学教育方法的家庭中,比如有些家长过于强势和专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味要求孩子必须全方位听家长的话,不给孩子适度的自我空间,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自我主导力,又或不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阶段特点,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一味给孩子灌输功利性的价值理念,再者经常用激将法刺激孩子奋发努力等,甚至有的家庭会常用武力、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一直处于精神压抑状态,缺乏必要的情绪宣泄口,内心的负性情绪难以合理表达,加之高中阶段的学业压力大,更容易诱发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压抑会变成抑郁,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我们要多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家长单独面谈,引导家长理解、鼓励、信任孩子,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少讲大道理,多倾听,讲话时贴着孩子的情绪走,多表达感受,少一些评价性的语言,给孩子必要的情绪宣泄空间,允许孩子在悲伤时哭泣,而不是制止孩子表达负性情绪,孩子的眼泪不完全是懦弱。我们还可以在家长群中发一些家长需要了解的青春期孩子特点、教育方法的文章,让家长普遍重视青春期教育。

五、重视学生的心理抑郁

近年来,在心理求助问题中,抑郁的情况递增最明显。究其原因会发现家庭是一个方面,学业压力又是另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原生家庭是很难做出快速改变的,学业压力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当学生向老师表达作业实在做不完能否少做一些,或者能否不参加某一次考试的时候,希望老师可以多一个视角,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学生真是鼓起很大勇气、偷偷流过很多眼泪才提出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另类的请求,不要总是以道德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行为,比如揣测学生是不是想故意偷懒,或者找借口逃避学习或考试。可以将工作做得再细一点,看看在学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家庭有没有特殊情况再做决定。抑郁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中度的情况不一定代表学生每时每刻都处于心境非常低落的状态,偶尔也会有心境不错的时刻,可能看起来不像抑郁的样子,其实很多这种学生是为了合群而努力甚至刻意表现出积极阳光的一面,这时候信任、倾听和理解会是一味很好的药方。也有部分学生平时可能会做出违规违纪的事情,这些孩子一般不会有心理问题,但也有极个别学生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别人的关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少一些批判和指责,多一些耐心和引导,这种孩子被一系列纪律处罚逼到没有退路的时候,也可能会做出极端行为。

六、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高一入学以后甚至高一整个学年是我校学生心理调整最重要的时期。学生在入学前学业上相对都比较顺畅,但进校后依然会排出好中差,中偏后的学生面临的重新心理定位的压力很大。能够经得起这种“摔打”的学生,心理上会变得更有韧性,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老师及时地安抚、宽容与理解。班主任还要关注几个特殊的群体:

1.外地学生。外地学生接受心理咨询的比例较大。除了初升高要面临的重新的心理定位、学业节奏快、学科多、范围广、难度大等常见的适应外,他们比本地学生还多出了适应环境方面的困难,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语言障碍、学习方式、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人文价值观等方面的适应和挑战,某种程度上是在体验离家的大学生活模式,他们不像本地孩子一样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和家长倾诉解决,很多问题需要独立面对和消化,需要老师们多给一些关心和关注。他们最害怕被差别对待,特别渴望不要被贴标签,渴望不要被外地学生的刻板印象对待,内心敏感,易焦虑,我们老师的一点点关心关怀,他们都会记在心上。

2.寄宿生。寄宿生的最大问题也是人际关系。住宿生面临很多具体的矛盾冲突,协调沟通能力弱的学生受到的困扰也多。有的会受到被孤立、排挤的冷暴力,也有的是直接的语言暴力。非住宿生也有同样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学生鼓起勇气向老师表达时,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的方法做引导,让处于弱势的得到心理支持,让施加伤害的认识到危险。

3.犯错误者。高中生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要私自要求学生回家反省。学生特别受不了老师的冷嘲热讽,甚至认为是语言暴力。一些不善言辞、敏感内向的学生特别容易对老师的公开批评对号入座。建议大家对群体问题可以公开批评,而且尽量以对其他学生的表扬和认可给学生以正向引导,让学生向好的方向努力。对个别问题私下教育帮助,一些以往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或契机逐步改变,老师们可以多给这些学生一些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要总是揭伤疤,用老眼光看人。

4.期待公正者。每个学生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公平公正的对待。尽管没有绝对完美的公平,但我们在处置时要把握好分寸,其中比较敏感的有排座位,评选各类先进等,表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如乐于为班级做贡献角度,真诚帮助同学角度等,成绩好不等于品行好,不要以考试成绩一俊遮百丑。班级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全面了解,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知道老师处理问题对事而非对人,近期的咨询中就有学生吐露心中的困惑:班上搞互相检举揭发,只会制造更多的不安全感、矛盾和敌意,有些检举并非完全基于真实,可能成为一些同学施加伤害的手段,老师又不加调查偏信少数人的片面之词。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信任,心理上容易扭曲。

5.考试焦虑者。当下社会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业,加之家长、老师的期望,学校升学率的压力,以及个体认知偏差等带来了普遍存在的考试焦虑甚至恐慌,引导学生如何从个人层面运用心理调节的具体方法应对这一典型的考试焦虑也是班主任需要具备一项常识技能。首先,作为个体要做的是觉察,压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方式会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比较典型的有睡眠障碍、肠胃功能紊乱(腹泻或便秘)、心慌压抑、过分敏感易激惹等表现,作为班主任要意识到以上表现都是高强压力刺激作用下人的本能应激反应,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这些情绪和反应,因为重视考试,因为想要更好,所以才会有压力。其次,引导学生意识到,焦虑和压力不完全是坏事,学生需要做一个自我评估,给自己的压力打分,5-6分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反而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能,8分以上的压力是需要通过通过行为调节释放的释放压力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本质做法是合理宣泄,不压抑,比较普遍实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学会倾诉,语言或眼泪都可以,及时与朋友、家人、心理老师交流,寻求人际资源支持;二是在情绪烦躁的时候,静下来想想原因,把所有的困扰写下来或画出来,变成可视化的有限的困扰,也可以通过音乐唱出来、弹出来;第三可以尝试“正念冥想”关注呼吸,关注当下,不予评价,顺其自然;第四放慢深呼吸,通过改变身体状态改变心理状态;第五做健脑操“鸣天鼓”促进思维流畅、反应敏捷;第六通过“蝴蝶拍”激活副交感神经,稳定情绪,获得安全感、愉悦感。

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尤其受疫情影响,新学期开学后,教师面临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衔接等任务,要处理错综复杂的学生关系,面对不同情况的家长,还要承担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责任,工作重要,压力巨大。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最实用的方法有多种,因人而异。其中比较普遍实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一是学会倾诉,及时与朋友、同事和家人交流,不要长时间把某件事盘算在心;二是在情绪烦躁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原因;第三可以多运动,参加体育锻炼是缓解压力的良好方式,尤其在自己感到疲劳的时候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第四建立人际网络支持,寻求人际资源支持;第五打破固有模式,寻求自我改变;第六,学会接纳自我的情绪。前期我校学生的整体状况基本正常,这与大家付出的辛劳是分不开的。包括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都从内心感激那些一直默默关注他们健康成长的老师们。拜托大家继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更智慧一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德 育 处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