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活动课之《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是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可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不断进步,对于高中生群体而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月面向高一学生开设了《培养创新思维》这一主题心理活动课。

活动开始,心理老师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一根彩带代替绳子,并请大家思考尝试“如何能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通过两手各抓住绳子的两端就把绳子打个结呢?”

 

不少同学在体验过程中都抓耳挠腮,尝试了几次都无果,甚至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心理老师提醒大家,如果绳子不能直接打结的话,我们是否可以结合创新这一主题做点什么?

有少部分同学在进一步思考中,找到了答案——先给手打结,再来抓绳子。当然,这个任务也难倒了一大部分同学,但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勇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的魅力!

心理老师又跟大家分享了我们身边常见的创新生活,如家居设计、物品,这些创意不仅美观实用,而且富有趣味性,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尤其在当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们怎样可以提升个人的创新水平呢?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构图与命名”的活动,请大家根据给出的六个图形(两个圆形、两个三角形、两条直线),要求在不做其他任何限制条件的情况下,保证每个作品都包含六个图形不能多也不能少,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意象或物品,并进行命名,数量越多越好。

随后,老师邀请同学们将个人呈现出来的作品画到黑板上,公开分享,大家一起来感受构图的多样与精妙。  

 

 

 

 

 

借此时机,心理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创思思维的三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并邀请大家在“脑洞大开”活动中一起头脑风暴,从“吸管”“A4纸”“回形针”“签字笔”四个物品中选择一个作为讨论对象,尽量拓展它的非常规用途外的功能用途。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表达,这个过程让我们见识了每位同学的想象力之丰富。老师对大家的认真思考、积极表达表示了肯定和赞美,借此活动向大家引申了创新思维的“奥斯本检验表”法,通过“能否借用?能否他用?能否放大或缩小?能否组合?能够颠倒?能够替代或调整?”等九个问号帮助自己拓展思路,提升创新思维水平。接着以故事接力的形式,让同学们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创作。这些故事经过同学们的加工变成了有情节、有发展、有趣新颖的剧本。

 

 

最后拓展提示同学们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来服务于学科学习、提升记忆力。

<!--EndFragment-->

终审:hazx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