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我们的节⽇·中秋节”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三)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22-09-15 12:46:14 浏览次数: 【字体:

秋夕祭月

高三(3)王暄烨

秋夕祭月,是对于天象的崇拜,是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遥望圆月,欲想望穿黑影,寻广寒,觅玉兔。古人以月相纪年,日日观月,所以对月心声崇敬,以“圆”寄以团圆,成中秋的内涵。

这是中华农耕文明千百年的产物,经过岁月的洗涤,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群中甚至难见月亮,我们对于佳节的期盼可能不再是“倍思亲”,而是放假的多少与“冲浪”的时长。人们在信息的洪流中逐渐冲刷掉了节日意义的执着,因为信息元素太多,让我们逐渐脱离现实,宁愿在手机上看月相的“直播”,也不愿与家人共明月。我认为,如何让我们重拾那一份对月的“皎洁”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巨轮起新航,皓月照大江。潮平两岸阔,一梦到江南。今年央视的中秋晚会在苏州张家港。超清相机下乌篷船穿过七里山塘的拱桥,水中月荡漾出一片澄黄。古风元素中唱出《花好月圆》的祝福央视无疑给了最好的回应。幸于能欣赏江南的一轮水中之月能听一曲民谣思家意浓。我觉得,对于节日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口说心授,投其所好我们需要利用网络平台重新勾起人们对节日价值的思考,让生活能暂停一段让大家重拾那份幼时月下纳凉的惬意。我想,我们需要少一点礼盒上的华美精致”,多一点对亲人的关怀回归现实,毕竟亲人间的美好不会因“蓝屏”被清除,江水中的倒月不会因风吹而消失。失去的是在屏幕上辗转反侧的枷锁,得到的无疑是亲人在旁此时中秋

嫦娥飞天因食丹药,“嫦娥”探月因国家强盛。在各方文化的冲击之下,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添上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多致力于文化传承,不失节日内涵,放下手机,

耀月未央,月明歌正酣。天涯共此时,四海共婵娟。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高一13 何乐乐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转瞬间,我们迎来了中国最有人情味、最富诗词画意的节日。

古人在千年以前就在仰望这一轮被寄予了太多思念与期盼的明月。如今在这个现代社会,中秋来临,离家在外的游子们都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圆。此时,便没有了“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的惆怅,中秋节也就渐渐变味了。

中秋拜月,已不常见,月亮似乎失去了它昔日的神性光辉。我们不会像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青天问得无言,也不会有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之霜的细腻之情。岁月更迭流传至今,中秋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和学习,难有时间与家人互抒情怀。中秋赏月,我认为,既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也是紧密亲人们之间感情的绝好时机。你不妨想象一下人们沉浸在月光营造的飘渺中,身心舒畅,明月正印证着家庭、亲情和友情,月光中,人与自然和谐融合,人们的心态情感更显真切自然。

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传统节日或许是让我们传承古人那份凄美的情愫,于我们之后将心融合其中,感受中秋独特的人文意蕴。而今年的中秋节,我却因疫情不能回老家。电话里爷爷由期待转为失落的语气,令我心痛。是啊,多久没回老家了,微细的情感变化,是我渴望团聚之心,恰能捕捉的我无奈。依窗望月,月无语,在思念感伤中,我似乎体会到中秋节真正的价值理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活传统也是情感与信仰的寄托。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秋节,阖家团聚,中华文化因此也一直延续,发扬光大。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自身精神的强大,对文化肯定。对我来说,学习生活中思乡难回是常态。岁岁年年月不改,年年岁岁中秋节。今年的中秋让我有了对传统文化新的看法,也倍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家中亲人心与心相聚在一起,民族与民族之间更加融恰和谐,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盛!

愿人人都能体会中秋节的独特价值,愿中秋文化永被流传!

终审:hzwh76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