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咨询中心>家教天地>详细内容

家教天地

朱朝阳:烫嘴的不是牛奶,是母爱

来源:壹心理 发布时间:2020-09-2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家还记得不久前那部《隐秘的角落》吗?如果你没有看,建议你去看看。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妈妈给朱朝阳端了一杯热牛奶,朝阳说太烫了,妈妈说:那就倒掉。朝阳鼓着气沉默的喝完了,妈妈长舒了一口气。

在我看来,烫口的不是牛奶,而是母爱。当朝阳正在焦虑着在学校没有朋友,学习好也不能得到同学的尊重和朋友的亲赖,目击了杀人行凶现场不能公之于众时,妈妈却用“窒息式”的爱卡住了孩子表达诉求的咽喉。

孩子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着、呐喊着,妈妈却熟视无睹这一切背后的真相。

剧情来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中,孩子成了承受着无数潜在对比中的竞争压力、课业负担,父母无上限的期待和盼望,内心想要成为“完美小孩”的严厉苛责,这一切都在告诉他:能活着就很不易。

而现在,你变成了棍棒,TA却变成了“容器”,在容纳自己压力的同时,还要吸收你的焦虑感。

我有三个青少年来访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哮喘,还有一个孩子总说自己喉咙处有异物感,吃点东西就会觉得胃胀不已。

去了医院发现,孩子并没有什么肠胃问题,咨询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妈妈,我有话想说,你可以听听看吗?

然而,当TA刚刚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妈妈,明天我想和XX出去玩,我跟你说他知道很多关于蔡徐坤的事情.....”

还没等话音落下,你开始吼叫:“明天好不容易周末不去上舞蹈课了吗?下午还有几套习题要做你没看到吗?蔡徐坤给你饭吗....”

当你还想说两句的时候,他早已逃离了大型挨骂现场。你回想一下,这样的对话是不是时常出现在你和TA的对话之中?后来渐渐的TA很少和你沟通,TA在你眼里变成了油盐不进的叛逆孩子。

如何反客为主,成为孩子的“容器”?我们先来看看“容器”是什么:器是指用以容纳物料并以壳体为主的基本装置。对容器的基本要求是:

满足工艺需要;

保证操作安全,包括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密封性;

耐腐蚀,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便于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

成本低,材料节省。

按照这样的定义来讲,一个妈妈应该是怎样的一枚“容器”呢?

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能够承受因为TA的“胡闹”而带来的不安和焦虑,智慧而自由的教育方式以及TA出生前子宫内“羊水环抱式”的恒温感。能够及时给自己补充电量,持续为孩子的电池续航等等。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不论是孩子留学,还是和丈夫离婚,她总是权衡着各种得失利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孩子在即将出国留学之际,妈妈给了他很多选择:日本的集体主义训练、英国的绅士贵族精神、美国的自由民主主义....

每当孩子做了选择,妈妈总是说:“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另外一个?”孩子无法做出选择,她又责怪孩子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总是做不了决定。当把这个“锅”甩给孩子后,她都会觉得心里舒服很多。

这种“投射性认同”虽然让母亲维持了基本正常的心理功能,却让自己和孩子都无法为自由而做出最终的选择。

此时,如果这位来访者可以将这个概念延展开来,让自己成为一只“罐子”,将自己和孩子所呈现的零碎的情绪、攻击变成“鸭蛋”、“萝卜”,在“罐子”中,这些“蔬菜”进行神秘的转化和发酵,加入“盐、糖、辣椒”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味道,“罐子”吸收这些容纳物并转化为“咸鸭蛋”、“酸萝卜”后给予孩子,那对于孩子来说,便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来看看你心理学大师比昂是怎么看“容器”的:

“好的容器一定不是刚性的忍耐,而是以成熟的心智功能为前提,和重要的亲密关系建立可靠的联结。”

成为这种容器的前提是:对孩子的丈夫的爱。我们天然就具备爱孩子的能力,却在这个略显虚浮的世界里盲目学习,渐渐丧失了这种条件反射的先天优势。

你的孩子同样天然具备健康长大的能力,却因为你的焦虑,喂孩子“吃各种药”,以至于他的成熟功能日渐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不断“退行”到妈妈的子宫中去。

愿你们成为孩子的“容器”,向内倾注爱和自由。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