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在线学习>详细内容

在线学习

【海安中学·公益大讲堂】背书有道,答题有方,帮你适应政治新高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背书有道,答题有方,帮你适应政治新高考

【摘要】面对政治新高考试题结构的变化,如何更高效的记忆知识点、如何让主观题拿到更高的分成了很多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所谓方法不对,努力白费,面对政治学科大量的课本知识以及课本之外的知识,我们该如何更高效的记忆知识点?面对分值提高的主观题,我们又该如何解答主观题?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记忆  方法  技巧       

新高考模式下,政治的试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33题,每题两分共66分,变成现在的14题,每题3分共42分(八省联考江苏政治试卷),主观题则由原来的34分变为58分,很多学生知道这样的结构和分值设置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不得不说,新高考模式之下的政治学科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说起自己的困惑:感觉怎么背都记不住、今天记住明天就忘、记混、不会答主观题等。我想不管是什么模式的高考,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运用,本文将着重谈谈关于“背书”的错误认知和一些记忆方法,并就如何解答主观题做简单介绍。

关于背书——

文科类学科绕不开一个“背”字!背或者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不管哪一门学科,不去记忆都是万万不可的,但只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习的本质是熟悉知识、技能之后的灵活应用,所以强行说“背”或“不背”都是在玩文字游戏,背什么、如何背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在“背”这个环节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那么,当我们在谈论背“书”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你不妨问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你背笔记和讲义时,你熟悉教材书本吗?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同学问某个知识点,当老师告诉他这是书本上的原话时,他的疑问、惊讶的样子不亚于“黑人问号脸”,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脱离书本只背笔记或讲义。笔记或讲义是对书本知识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但如果你对原文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这些概括凝练出来的知识点你未必理解,你只是机械地“说出”知识点而已

所以要想“背”的轻松,一定要回归教材,请把教材书本翻烂很多学生让我推荐教辅资料,个人觉得的最好的政治教辅资料就是教材,仔细翻教材你会发现,单元—课—框—目,以及每段之间就是妥妥的议论文。对于教材要一字不漏阅读,序言讲了本学期所有重点内容和待考知识点,每章前面还有本单元的框架结构,每本书甚至都会告诉你“如何阅读这本教材,专家点评部分是疑难知识点的补充,名词解释是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的介绍,相关资料是“案例”、“资料”,书本上的“案例”算得上主观题的雏形,有同学可能担心看了书本案例不知道怎么答,别担心,答案基本上就是下面的正文部分。新高考政策之下,主观题占了55分(或许是58分),很多同学一直为主观题抓不住分而着急、苦恼,不妨先把书上的案例一个一个全部过一遍。当你对教材十分熟悉时,可以自己构建框架,甚至可以形成“知识地图”,记牢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比如你想去书香园,但你不知道地方,有人告诉你在实小本部南边,你知道实小本部,那么此时它就与书香园构成了关联,如果你不知道实小在哪,你可以通过明珠城找到它,这样,明珠城-实小-书香园就形成关联,如果你哪哪都不知道,那就买张地图吧。(此处脑补无奈表情)回到我们的知识点上来,比如提到乡村振兴,通过构建框架形成知识地图,那么它能够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协调发展理念、重视“三农”问题等知识点构成关联。学生读知识点的时候,我的建议永远都是不要只读笔记,两结合:把教材和笔记结合起来。

翻书马冬梅,合上孙红雷——关于怎么背

背的前提是“听”。你可能会觉得政治就是背背记记,我下课自己背就好了,老师讲的不需要听。那我告诉你:大错特错!这也是绝大部分人对文科的误解,如果你不尽早摒弃这种思想误区,那么你只会在背书的道路上越走越痛苦。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听的时候就可以默默记,一来可以理解知识点,便于自己理解记忆,二来能集中注意力,防止走神。

我观察过知识点掌握很好的同学,他们在课堂上几乎从未出现过瞌睡、走神的情况,不仅如此,他们的目光会一直追随老师,当讲到重点知识点的时候,他们还会默默强化记忆,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是通过嘴型可以看出来。所以上课应该是效率最高的地方,不要单纯地指望下课自己背。

利用两分钟规则,合理制定背书目标。

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即使你知道应该从小处着眼,第一步也很容易迈得太大。当你梦想作出改变时,你会抑制不住地异常兴奋,一时头脑发热就容易贪多嚼不烂。我所知道的对抗这种趋势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两分钟规则,也就是:“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分钟。” 两分钟规则,有利于养成专注好习惯。定太大的目标,潜意识会产生逃避心理,你可以把所有目标搞成一个个两分钟浓缩版,比如你计划背完一整本哲学的考点,那你可以设计成两分钟背1个考点,那么你20分钟可以解决10个考点,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你继续学习,而如果你上来就是:我今晚一定要背完整本书,这种目标并不会让你有持续的动力,因为它本身就是巨大的压力。

巧用“赌徒心理”,把目标做成三挡。

同学们都刷过短视频,为什么刷短视频那么容易让人上瘾,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你会刷出什么,这恰恰说明如果奖励不可预测,参与者更享受,同理,为什么你背书时觉得压力大,感觉自己猴年马月都背不完,是因为你的目标太枯燥、太大——我要背完这本书!这种目标不但产生潜意识的逃避,而且会让自己在背不完的情况下更加痛苦。所以,你不妨巧用赌徒心理(时间关系,可自行百度该概念),把目标做成三挡,例如:背考点,背10个、20个、30个,我倒要看看今天我到底能完成哪一个!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我倒要试试背10个知识点我能用10分钟?20分钟?还是30分钟?这种心理会刺激你更加专注、更有动力。

掌握几个小方法,形成高效记忆。

间隔重复法:记忆本身就是在理解和重复中强化的。有同学可能会说:我就是重复背啊,我一个知识点背十遍二十遍,但我当时记住了,过几天又忘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不明白重复法到底该怎么重复。我不提倡在一个时间段里死磕一个知识点的做法,这种做法效率不会高。要用周重复取代日重复,比如一个知识点,你一天哪怕重复几十遍,你当天可能记得了,但那只是短期记忆,根据艾宾浩斯曲线,短期记忆遗忘的也快,所以你不妨今天背两三遍,明天再背两三遍,或者每周周一、三、五进行重复,而不是集中一天背它个100遍,这种间隔重复法可以让记忆更牢固。

框架背诵法: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觉:知识点背完后,感觉特别混乱,出现了知识点之间“乱串门”、“打架”的情况,在上面的熟悉教材部分其实已经提到框架法,所以运用框架法,还是得回归教材。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没有好的骨架,空有好皮囊,也不会是十足的美女,同样的道理,框架就像骨架,没有框架的,独立的知识点就找不到根、找不到“家”。

关键词背诵法:理解概念,圈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将背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关键词背诵法一定不能只记关键词,因为如果你只知道关键词,却写不出连贯性、有逻辑的句子,你的意思表达很容易不全面甚至产生偏差,新高考对主观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关键词是拿不到高分的。个人觉得可以把框架背诵法和关键词背诵法结合起来,框架是骨架,关键词是血肉,将关键词在框架里串联起来,知识点才能有血有肉立得住。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关于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谐音记忆,文化生活中有个小知识点,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文化传播的途径,学生们总是错,我让他们谐音记忆:大手:大众传媒是手段,徒叫人悲伤:徒谐音“途”指途径,叫谐音“教育”,人指“人口迁徙”,伤谐音“商贸”,虽然有些生拉硬拽,但实践证明,还是有效果的。学生或者家长们不妨到网上搜一搜,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可以让“背”这件事更加高效,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具体如何操作,在读记知识点时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不瞌睡;口到:除非环境不允许,否则请张开嘴巴读(我每次看到其他同学读书时,总有那么几个“金口难开”的学生时,就捉急);心到:要让知识进心里、进脑里;手到:可以拿着笔圈圈画画,写出关键词,边读边默。“四到”可以让注意力更加集中,不信你试试(试试就试试)。

关于主观题——

答题是能力的再现,做对一道选择题,你需要具备的是:正确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回归知识点的能力;做对一道主观题,你需要具备的是:正确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回归知识点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不管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语文不好的学生,政治一定不好。可以说当你的政治基础知识学的足够扎实之后,政治选择题考的就不在是你的政治能力,而是你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你会发现政治所有的选择题排除错误选项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二是话虽正确未能体现材料题干的选项。当你的政治基础足够好的时候,第一种情况你马上就能判断出对错,但在判断第二种的时候就需要你再回过头来再读题干看看到底哪一个选项才是题干中所真正体现的内容。你们在做题时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最后剩了两个选项,我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成功的避开了正确选项。那就说明对题目的理解出现问题。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找准关键词、关键信息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学又会陷入一个误区:找不准关键词!往往会揪住某一个非重点的词钻牛角尖,我个人理解,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宏观思维”,目前我想到的办法是概括中心大意,有点像语文学科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大意,能够把中心大意概括出来,就基本能把握题目的核心思想,找关键词也就不至于经历山路十八弯还找不到家。

关于主观题,我也在不断学习摸索方法,在上文中有提到要熟悉教材上的案例,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做好“翻译官”,答主观题,很多时候是用书本知识去翻译材料信息,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太强,除了记忆书本知识点之外,还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多了解一些术语概念和时事政治,会帮助你更了解材料情境材料。

政治四本书都有自己的大逻辑,经济生活可以概括为:一体系、两市场、三主体、三制度、四环节、五理念。一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两市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三主体:国家、企业(供给方)、个人;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政治生活的典型逻辑特点是主体,氛围单一主体和多元主体,这就要求审题要审准;无主体时等于多主体,要能明晰各个主体的性质、地位、职责,剖析不同主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主体之间的共性。文化生活大逻辑: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共性是指文化生活中具有通用性质的知识,个性则是针对中国的文化及建设。哲学主要还是原理方法论。政治的主观题做题大致流程是审题确定题型,题型往往有原因意义类、措施类、评析/认识类、图表信息概括类等。其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要能够对材料进行分层、圈出关键词、关键信息。再次用书本知识进行翻译;最后根据分值分点确定答案,编写答案切忌堆砌知识点。

对于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分析思路,例如:原因意义类,它的设问方式一般有:分析……的经济意义、分析……措施的合理性、谈谈……措施的经济学依据(政治学依据)等,那么对于这类题型,我们一般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去分析,必要性往往包括理论原因、现实迫切性,重要性往往从作用、好处、积极影响等分析。关于其他的题型,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已经讲了许多,我个人很反对背答案的机械做法,一道主观题,知道它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从这一道主观题找到这类主观题的审题、答题的思维方法、技巧。

 

主讲简介

朱玉,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海安市德育新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