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致知,劳以育人|2025级高一学子农场劳动实践周全景纪实
从9月16日开始,我校2025级高一全体师生分三批走出菁菁校园,奔赴田野乡间,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磨砺,更是一场思想的远行,一次青春的淬炼。
启程:满怀热忱,奔赴田野
出发前夕,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湘军为同学们送上殷切寄语。他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实践挑战,在“做中学、悟中长”,真正实现意志的磨砺与认知的升华,满载收获与成长归来。
晨光熹微中,同学们步履坚定,踏上征程。烈日点燃热情,汗水浸透衣衫,但无人轻言放弃。彼此鼓励、携手坚持,成为行进路上最美的风景。
开营:庄严立志,俯身耕耘
在开营仪式上,学校德育处主任王景根鼓励同学们:“唯有俯身耕耘,方能编织梦想。”学生代表庄严承诺,将全身心投入实践,锤炼自我,不负期望。
实践:双线融合,劳育并举
实践中,各班分组轮换,在劳作与文化研学中双线成长,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文化的魅力。
1.田间劳作,淬炼本领
同学们走进田间,参与收玉米、摘毛豆,感受农作物收获的喜悦;拿起工具除草、修剪绿篱,在辛勤劳作中磨炼耐心;下水抓鱼,在欢声笑语中收获快乐。
农耕课上,同学们学习耕地打陇,让泥土成垄;尝试播种浇水,埋下希望的种子;在老师指导下规范喷洒农药,掌握农业技能。
2.文化浸润,传承经典
在中华故事主题园,同学们沉浸式参观“二十四孝”与“三十六祖”文化展区,聆听历史故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感恩之心,增强文化认同。
3.巧手缝香囊,指尖传匠心
食堂变传统文化工坊。彩布铺展,丝线穿梭,药香流转。同学们折叠布料、穿针引线、填充香草,虽初次尝试显生涩,但在相互示范与指点下,精巧香囊渐次成型。一丝一缕,串联的是布料边角,更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一针一线,缝制的是香囊,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4.灶台传情,品味生活
灶台前,同学们辨识调料、学做菜肴;各班轮流帮厨,齐聚食堂包饺子,在一粥一饭中品味劳动成果的香甜,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智慧和温情。
成长:多元赋能,青春绽放
5.力以凝魂,绳索上的热血
拔河赛场上,呐喊与汗水交织,紧绷的绳索熔铸成集体精神的图腾,让同学们读懂团结、触摸胜利、领悟坚持。
6.艺以润心,草坪上的星光
暮色四合,森林广场的舞台点亮青春,演讲展示与汇报演出轮番上演。同学们用声音传递收获,以歌舞表达心情,将田间习得的坚韧化作跳动的音符,让青春在舞台上闪耀。
7.思政引领,照亮初心
餐厅里的思政课,以深刻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树立责任担当,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关怀:深情相伴,浸润心田
活动期间,董裕华书记、罗湘军校长、马天明副校长亲赴农场看望师生,与同学们亲切交流,细致了解实践感悟。他们鼓励大家深度领悟劳动价值,沉浸式感受劳动之乐,实现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
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曾经的课文名句,如今成为最真切的体会。同学们认真书写实习日记,记录成长点滴。劳动所赋予的坚韧、耐心与细致,正悄然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劳动实践周虽已落幕,但它所馈赠的,远不止劳动技能。它带来的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从“知道”到“做到”,再到“悟到”,同学们在汗水与协作中完成了又一次珍贵的成长蜕变。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们会继续以劳动之姿、文化之魂,绘就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