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校史资料>详细内容

校史资料

韩紫石与张謇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民国史研究有一个说法:“写民国史不能不写江苏,写江苏不能不写韩国钧”。海安中学创始人韩国钧(字紫石)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和张謇并称为江海“两大名贤”。民国年间,时任江苏省长韩紫石与清末状元张謇一道开办实业,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结下深厚友谊。近日,“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展览在海安博物馆举行,两大名贤穿越时空再度相会于海陵大地。特推出我校退休教师夏俊山2007年撰写的《韩紫石与张謇》一文,以资纪念。

韩紫石与张謇

作者:夏俊山

提起海安的名贤,人们自然会想起韩紫石。他不仅为兴教出力,在家乡创办了紫石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前身),成为海中校史上的第一人。

他还跟同样为办过教育出过力的南通实业家张謇有过交往。在发展地方经济,帮助民众救灾等方面,他们曾经共同努力,一起作过贡献。笔者从众多的史料中搜寻到他们交往的一些踪迹,在此列出作为校史的补充,同时也算是对这位海中创办者的怀念吧。

张謇是清末状元,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早在1903年,他在南通创建了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张謇决定开辟通扬航线。麻烦的是,轮船停靠扬州,有不少事务需要扬州方面处理。由谁来负责扬州方面的事务呢?这时,以举人而致仕的韩国钧(字紫石)已任江苏民政长,他向张謇引荐了江石溪先生(江泽民的祖父)。1915年,张謇正式聘请江石溪先生担任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协理(副经理)之职,负责处理扬州方面的事务。

1919年,韩紫石两次到扬州、南通,与张謇等人致力于创办垦务,为此,他还特意到掘港考察了大豫公司。不久,由韩紫石等集资创办的泰源盐垦公司,在原东台县安丰镇正式成立,韩紫石亲任公司董事长。“张謇与韩国钧等创办了泰源盐垦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组织盐场灶民生产食盐,并在高邮、扬州等地设有若干商店厂铺,还曾捐钢壳蒸汽机载客渡轮一艘,定名‘普济’号,交镇江商会管理,以便于扬州、镇江交通。”(见邓代昆《韩国钧朋僚函札》)泰源盐垦公司的兴办,大大加速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并由此形成了三仓河、一仓河、新农小街等集镇。

1920年,韩紫石又赴扬州,与张謇一起开督办运河局成立会。当时,徐世昌为民国总统,他派人至南通,询问张謇是否愿意做苏北运河督办。张謇答复时提出了治理方案,并要求政府答应他两个条件:“若要我担任此职,第一,任命前江苏省省长韩国钧为会办;第二,假使另开宁条运河的测量计划完成,政府应保证筹款之责任。”徐世昌表示接受,即发布命令,张謇与韩紫石应命就职行事。

1921年8月中旬,连续五天大风大雨,长江、淮河同时涨水,运河堤工日夜告警,韩紫石与张謇等,日夜勘察堤岸。中秋后,连续阴雨,高邮、宝应两县城的人,要求将昭关坝打开泄水。但此坝一开,重新筑坝很不容易,上游水势收留不住,搞不好会造成来年水枯,而下游本来已经排泄不及,再来新水,受灾势必更为严重。因此,下游地区四、五千人守在坝上护卫,决心以死抗争。开与不开,一时相争不下。紧急关头,张謇邀韩紫石到扬州,一起开会商量对策。会上意见分歧,决定实地察看坝况水情再作决定。一行人刚到高邮,就被要求开坝泄水的民众包围。韩紫石与张謇向民众晓以大义,告诉他们要从全局通盘考虑。最后,根据水情,他们决定打开东台泄水要道王家港,而坚持不开昭关坝。结果,保住了大片地区。第二年,正逢大旱,高邮、邵伯等地,因宿水未枯,照样栽种水稻,到了秋天,喜获丰收。乡民大庆,欢呼张謇、韩紫石坚持不开昭关坝带来的好年景。

这年11月,泄水要道王家港修复工程开工,韩紫石、张謇同至王家港行开工礼,船经小海镇时,巧遇小海镇百岁老人康春荣诞辰,张謇、韩紫石前往祝寿。张謇作诗一首:

突兀今年大水凶,咨皈海上得康翁。

九如欲使川方至,百岁还看日正中。

识分有田能自保,摄生无药可居功。

惟闻晨扫昏犹浴,支柱聪明一枝红。

回省后,韩紫石将此事上报中央政府,总统徐世昌为此题写了“人寿之征”匾额,表示祝贺。

1922年,江北运河工程局升格为督办运河工程局后,年届70的张謇又一次出山,担任江苏运河督办,负责运河治理工作,韩紫石则任协办。这一年,由于苏北沿海连遭台风、暴雨、潮汛袭击,各盐垦公司受灾,损失严重。市场棉价上涨,而纱价又则因外纱倾销疲软,大生一厂、二厂的正常生产运转受到影响。不得已,张謇于11月9日致函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请求拨款济急。韩紫石接到张謇的求助信,随即复函表示:“极荷关注。”并商请财政厅长严家炽,拨款20万元给予资助。张謇深表感谢,复函如下:

止公省长大鉴:

承十五日手教,极荷关注。自非挚爱国家者,不能为此援助,不仅故交风义也!江浙和平千方百计仅不破裂,不意又生事外之变,得无一蚁而溃全堤乎!所云立案,似宜及早,迟恐歧中有歧,公谓何如?唐厅长书,特属上谒。埠局事亦正棘也。敬请

大安!

张謇上 十一月十七日

1924年,为了导淮和水利工程需要,韩紫石和张謇又筹划扩大河海学校,经北洋政府批准,将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学校合并,改名为“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校长。

1926年张謇逝世,韩紫石曾亲往南通吊丧。海门常乐镇张謇新祠落成,韩紫石不顾年事已高,亲赴海门常乐镇参加新祠落成典礼。他在《永忆录》中记载道:“张君季直提倡实业,南通赖以兴,余所素佩。”“啬公①虽死,而实不死,以其生前创办各种事业,今日发达如故,所望后起者为之继续经营,且扩而大之,不令中辍。否则即无以对啬公矣!”

 

1926年张謇逝世,韩紫石曾亲往南通吊丧。海门常乐镇张謇新祠落成,韩紫石不顾年事已高,亲赴海门常乐镇参加新祠落成典礼。他在《永忆录》中记载道:“张君季直提倡实业,南通赖以兴,余所素佩。”“啬公①虽死,而实不死,以其生前创办各种事业,今日发达如故,所望后起者为之继续经营,且扩而大之,不令中辍。否则即无以对啬公矣!”

1933年,韩紫石发现了一封由张謇与学者朱铭盘(曼君)联名,朱铭盘执笔的痛斥袁世凯的信,便欣然命笔,写下五言诗一首:

辽海三千里,浮生曾一官。

祇余来已后,于此不成欢。

宦辙摧人左,虚舟入世难。

遗文今日读,天地自荒寒。

这首五言诗对旧时代官场变幻情况作了深刻描绘,对张謇与朱铭盘深表赞同,并流露了对袁世凯的蔑视。

注: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啬公系尊称。

原文发表于《江海文化研究》2007年6期,选文略有改动

—————————————

作者简介:夏俊山,50后。原为海安乡下农民。恢复高考后,入扬州师院,曾执教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为海安市首批“双三评”骨干教师。爱从书中找乐趣,出版《帮你学语文》《语文觅趣》《心湖帆影》等,有少数文字发表于海外,国内发表超千篇,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作协、中国散文学会等协(学)会会员。

分享到:
【打印正文】